“‘减负’是个社会问题,需要各方面?#29486;鰲?#20849;同努力”
未来网记者?#33322;?#26399;教育部?#20154;?#37096;门印发了《关于切?#23548;?#36731;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》,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我们了解,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“减负令?#20445;?#20294;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。请问陈部长,怎么?#21019;?#36825;个问题,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“减负?#20445;?/p>
陈宝生:“减负”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,可以说“减负”是一个热词,不仅是热词,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。对于减轻学生负担,这些年,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步伐,取得了一定效果。但是,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,原因是多方面的,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,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,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。我想,每个家长心里清楚,每个老师心里清楚。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,一个是什么叫负担?#35838;?#20204;讲的负担,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,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超出教学大纲、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,我?#21069;?#23427;叫作负担。在这个以内的,我?#21069;?#23427;叫作课业、学业,叫作必须付出的努力。这一点,我觉得在这儿应当把它区分一下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,坚定不移地?#24179;?#20943;负”工作。我想“减负”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,也是整个社会的事;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,还是一个社会问题,需要各方面?#29486;鰲?#20849;同努力。“减负?#20445;?#20174;哪些方面减?要从以下几方面减:
一是从学校减,叫作从学校教学“减负”。这些年,我们对学校“减负”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,有人讲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?#20445;?#36825;个话反映了一定的?#23548;剩?#20294;也有偏颇。偏颇在哪里?#35838;?#20204;有一些“减负”措施是“一刀?#23567;?#30340;,有一些“减负”办法是简单化的,它的效果值得评估。学校“减负?#20445;?#20027;要是加强科学管理,把“减负”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?#26041;冢?#20316;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。这是一个渠道。
二是校外“减负”。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,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。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,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,超前教、超前学,违规办学、没有资质办学,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,这一块负担很大、很重,叫作学生痛恨、家长无奈、机构赚钱。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。
三是考试评价“减负”。考试评价“减负”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,完善学业考试办法,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,不允许以?#36136;?#39640;低对学生排名,不允许炒作“高考状元”。这是考试评价“减负”。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。
四是老师教学“减负”。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,绝不允许课上不?#37096;?#19979;讲、课上少?#37096;?#21518;讲,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。
五是家长和社会“减负”。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,树立正确的成才观、成功观,使我们“减负”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。这些年大家知道,各种成功学、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,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、学生的负担重了、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。所以,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、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,给家长制造焦虑,给孩子制造负担,这种现象绝不允许。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,不要盲目追求?#20999;?#25104;功学,?#20999;?#22521;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、广告词,很多都是“鸡汤加忽悠”。鸡汤喝得众人醉,错把忽?#39057;?#32737;翠,这是不行的,不听忠告听忽悠,负担增加人人愁。所以,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,要提高教育素养,不要听信?#20999;?#20284;是而非的理念,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,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,让他们健康成长。
从这五个方面“减负?#20445;?#25105;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。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: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,这个一定要割断。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,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、超纲教学,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,要割断这个。还要割断各类考试、?#35745;饋⒕喝?#25104;绩和招生的联?#25285;话?#23427;作为招生的凭据。公办学校不?#35760;?#29983;源,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。二是综合治理,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,构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。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。在这个地方,我也呼吁一下,我们要给学生减轻负担,也要给老师减轻负担。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,各种填表、各种?#35745;饋?#21508;种?#28909;?#21508;种评估,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。在这里我要呼吁,要把时间还给老师,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、备课充电、提高素质。